关于RCA
皇家艺术学院
是世界上最好的艺术设计类院校
研究型大学(非授课型)、
无本科生教育
拥有最好的设备、师资、设计艺术氛围。
一个专业一年
只在全球招20人左右
是他的录取难度。
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说就是
在RCA给你上课、开讲座的
都是世界顶级的艺术家、
各大企业公司的设计大牛,
你甚至能在官网上
与他们预约长达一个小时的一对一交流。
在RCA只要你有好想法,你可以用学校的所有设备资源去做实验去研究,把你的想法实现。如果你的想法得到认可,老师同学也能帮你一起实现,企业也会对你的项目进行投资,让你的想法真正落地。因为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任何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当然,因为校名的皇家二字,
你也很可能与皇室成员发生点故事
参加和皇家二字相匹配规模的毕业典礼
与APPLE的首席设计官(CDO)
Jony Ive爵士(RCA名誉院长)握手,
同时
在伦敦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当中,
你能从随处可见的
各大博物馆与展览当中
享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致力于选拔优秀人才,培育世界一流艺术家和设计大师”—保罗·汤普森,RCA不仅仅是要培养一流的艺术家与设计大师,更要培养在设计领域的领导者。
RCA Design Product介绍
除了要基于技术去解决现实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之外,RCA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设计兴趣上进行探索。(我的主观理解是产品设计在服务用户的同时,也是设计者自我思想的传递。我想这也是RCA对于学生筛选的一个因素:拥有完整的设计程序框架的前提下,要有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与思考)
关于叶成豪 / 干货分享预警
写在此部分开头:对于设计,我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对于所要分享的内容,全都仅代表我的个人主观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从收到了几份Offer的结果来看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因此仅供参考。
关于国外研究生申请与作品集
出国留学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个人陈述
(自我介绍及研究说明)、
本科成绩单、导师(上司)推荐信、
个人作品集及语言成绩单。
而对于本科成绩及语言水平的要求
则看各学校的档次而定了。
提交材料后就等待学校的审核了,
有的学校会需要面试
因为艺术、设计类的特殊性,
个人陈述和作品集
是申请资料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本次申请RCA作品集部分,
2018.7.1正式开始作品集筹备
2018.11完成作品集制作
历时4个月,
头三个月对一个老项目进行了完善,
做了一个新的项目,
整理了三个之前的项目
最后一个月的时间作品集内容排版。
速度上不算快,
但是尽力让每一步都尽量完善。
花了一周的时间在A3纸上
确定了所有页面的布局、字体大小与颜色
最终作品集内容概览
因为理工科出生在表现能力上的欠缺
使我把作品集的重心放在了
信息传递有效性上,
让整体风格简洁统一,
将所想传达的内容直观表现。
Project 1
存钱罐系列探索
将此项目放在第一位是为了传达我个人的设计兴趣。“通过产品让人们感觉到快乐。产品设计除了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外,更应当注重人文关怀、情感传递与文化内涵。”同时也是自己对于对于日常物品微设计及设计形态与通感的探索,利用简单结构使产品在维持原有用户行为的前提下满足功能与观赏价值,利用几何形与低明度色彩增加产品质感并融入环境装饰环境。该项目重在用简易的材料(瓦楞纸、木片、树脂板)进行探索的过程,动手探索的重要性也是接下来要说的。
Project 2
2030伦敦出租车的设计
该项目是为申请RCA而特地做的一个方案。以伦敦经典的黑色出租车为核心,对其经典元素的传承以及基于未来无人驾驶技术下的人车交互体验和车内空间的新设想。经典外观的新呈现、服务框架的核心与技术支持、使用流程的故事板说明、与外观设计相互关联的人机分析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元素,以上是这个方案的核心。也许手绘和最终表现力不强,但是无论如何你的作品都要能准确传达你的思想。
Project 3
基于传统文化的家居品牌设计
以传统手工艺复兴为出发点,依托数据调研实现品牌设计。是本科期间的产品系统设计小组项目(设计者中因排版美观问题少放了一位谭曼丹,跪求原谅)希望通过家居产品设计将人们的都市生活与自然、手工艺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体验的方式输出品牌文化以达到手工艺文化输出与复兴的目的。
Project 4
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及UI设计
基于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睡眠问题的设计,属于课程作业,但是烂尾了从技术上讲是可行的,各零件都能直接买到市面上的现有型号。具体是否有效舒服因为穷就不得而知了。除了产品本身,另外的重点在于以用户操作逻辑与功能使用频次为基础设计的界面交互框架及效果展示。
Project 5
伞柄的微设计
大三上学期的课程作业,关键词:符号象征、物的原型。是自己对于微设计改善体验的第一次实际的尝试,最后的功能原型虽不如效果图美观,但自己确确实实用了两个月并深爱着这个方案。上周回校还在用它。
以上就是自己作品集的五个方案概述。特地制作的封面和尾页在提交作品集时完全用不上。从作品集风格上看我想很多接触过大神作品集或者外面的作品集辅导机构的人会觉得诡异。但我想就像开头所说作品集的作用就是展示你专业能力和表达你个人想法的。信息传达是否到位是核心,自己没法用酷炫的画面有效传达信息,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保守的方式了。
在经过文书资料筛选一轮之后,RCA的面试是以快题+聊天的方式进行的,限定题目下的一小时快题以及20分钟左右的聊天。我想主要目的是为了确认你的真实水平以及个人志向和对于设计的理解。
关于本科阶段我想说
It`s not about the result.
It`s about the process.
It`s about who you want to be.
本科的学习重点
不是你要取得多大的成绩,
而在于掌握基本功的同时,
在各类型的尝试与实操中
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正像上周回校时
参加SIX工作室会议听周老师说的那样
不参加竞赛/只参加获奖
不参加获奖/只做好设计
今天不打算分享一些其他知识,
而是以我最真实的经历
和目前的认知讲讲如何构成一个设计。
当你明白自己还欠缺什么的时候,
自我驱动力会帮助你找到你的答案。
我将设计流程分为7步,
也是我认为大学阶段
工业设计需要掌握的内容
· 思维(SIX思维)
好的设计思维决定了你的项目是否是一个值得的项目,决定了你能否抓住真正的核心问题点。提到问题,听过很多人说自己讨厌基于问题的设计,自己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但也是不久前才皤然醒悟,所有的设计围绕的核心都是问题,无论大到解决生老病死,环境危害的大难题,还是给产品赋予一种文化意境亦或是纯粹表达个人的风格。唯独找到问题才能抓住设计的核心,也许听起来可笑,但自己领悟到这点确确实实已经是大三结束了。
思维的锻炼与形成非一朝一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在尝试中吸取养分的过程。特地避开了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概念,因为我想既然还在学习,还在探索,那么在设计中就永远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将来将自己设计能力真正运用时做的铺垫。
在思维的锻炼上,很感谢本科阶段进入了SIX工作室,让我在课堂之外能结识一群同样热爱设计的可爱的人。也是出于对设计的热爱,老师和大家每周六晚上都相聚在工作室探讨过去一周各自的新进展与收获。也正是在一次次的交流当中我渐渐认识到自己在思维上的不足。除此之外看书和欣赏好设计也是拓宽自己思维的重要途径。
为什么把SIX工作室放在这一块讲,是因为我自己对于思维上的锻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SIX的时光。何谓SIX?不仅一次听周君老师说过,SIX不是这个小房间,不是我,不是坐在这的每一个人,而是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做设计,外面的每一个用这种方式做设计的人,都能称为SIX的一员。SIX传承下来最宝贵的就是设计的方法和每一届在这个屋子里奋斗留下的回忆。周老师对于设计的热爱和对工作室的付出不求回报两年来一直打动着我,无论什么时候,每周六晚的会议一定会出现。我想只有当你真正热爱一件事的时候才能做到吧。
调研
虽然没证实过,但我想大多数人的调研还停留在互联网云调研的阶段吧。也是自己经历过一次以调研结果为导向的设计方案之后才真正重视起调研在设计中的分量。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合理利用问卷、访谈、观察等调查方法,查找高价值专利、论文推导或佐证设计点是调研的目的。调研是设计流程中最为客观的一项,不是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是挖掘问题的真实情况找到最为恰当的设计切入点。
手绘
手绘和软件一样,在整个设计流程中不重要,但作为基本功对于设计师而言足够重要。目前手绘对于我自己的用处有三个
1 想法快速呈现
(配图三位车企设计总监的概念草图)
2 造型推敲与细化
(推敲强调快速、细化强调重点)
3故事板演示产品
(佐藤大的简笔画故事板)
动手能力
对于所有非概念项目而言在推进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设计软件兴起后被国内设计教育所忽视的一环。无论是工艺、材料、结构、功能可行性还是用户体验,很多潜在的问题是我们在纸上电脑上进行设计时无法发现的。因此伴随着实际动手的设计项目才会有着更高的可实现性和说服力
一款轮椅设计,改善了转向困难的问题。
前后有功能原型、造型原型、样机、成品
共四个实体
最终项目输出的把控能力
这一部分属于设计思维在设计后半部分的应用。任何一个设计都会涉及到很多的部分,不可能一次抓住所有的点。因此需要把握项目最核心的两到三个点将其完善。不要期待着一次做到100分。
软件水平
同手绘一样属于必备基本功。主要用在项目最后的效果呈现上。让你的画面能够替你说话。这是自己的一个课程作业,作品本身一般,但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觉吧
项目没有终点
最后一个部分属于一种认识,像第五点所说,不要期待着一次做到100分。一个好想法值得一直做下去,每次完成一版,然后去发现新的问题,最终好想法才会变成一个好设计。大学四年自己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心态的变化吧。也是上星期看到的一条曲线图
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
去年暑假实习完内心膨胀的不得了,
夸张地说自以为通晓一切,
后来才认识到自己的肤浅。
蹲下是为了更好的跳起
曾以为自己已经无所不知,后来看到了更高的天空才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无知。
曾以为要让所有人认同自己的想法,后来才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才感觉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曾以为要在众人面前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自己,后来学会面对缺陷面对真实自我承认错误才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乐趣。那些活在虚伪的面具底下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是多么的可悲。
对于所有学习设计的人而言,无论以后是否从事设计,设计思维都必定是最美好的收获。也许都难以想象我原先读的是自动化专业,冒着留级也要转学工业设计的决心,2016年4月大二开始了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因此兴趣才是一个人最强大的驱动力,特别是对于自己这种不感兴趣的事情绝对不愿意去做的人而言。找到自己的兴趣,永远保持热爱、求知,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与格局,同时对事物抱有敬畏之心,必将有所成有所收获。
分享才能有更好的进步
一直相信分享才能让自己看到更多的角度,所以大学期间陆陆续续参加几次《言之有物》公益分享会,若非时间有限,真的愿意毫无保留地和大家进行分享。还是想要结识更多有趣的灵魂吧。也借此推文让大家尽可能了解真实的我。不过度夸张,实事求是,希望能给学弟学妹带来真正的帮助。如果问我怎么申请上的RCA,大概只是因为我真的很爱设计,真的很想和Jony Ive握握手吧。
关于未来
RCA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就像是之前常挂在嘴边自嘲时说的,如果去了RCA,就再也不能拿学校资源不行当借口了。正像是在面试和个人陈述中说的,我希望能够通过设计给这个世界带来哪怕一点点好的改变。用设计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专注于研究产品与人的行为、情感与文化的关系。将来能力足够时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发扬光大。也希望能在中年以后当一名老师,带带那些同样热爱设计有着些疯狂梦想的学生。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s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眼前的未来就是学好英语,
然后交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毕设吧
(毕设划重点,立个flag.)
照 见
你并没有发现什么,
而是你自身的光芒照亮了
原本存在于阴影中的它。
很幸运一路以来遇到的所有的人,
感谢你们!
最后
以朋友对我讲的一句话结尾吧
“希望再次相遇的时候,
你能站在梦想的地方微笑着向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