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招生信息】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系简介

本文由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系2017-06-19发布在本科生招生栏目中 浏览次数


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系由风景园林、城乡规划2个专业组成。截至2017年6月底,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系共有在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2人;教师队伍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人,正攻读博士学位的有3人;具有国家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有9人,其中国家注册规划师1人、一级建造师1人、工程师6人,二级建造师1人。

近年来本系教师获省级科研教研立项9项,获市厅级科研教研立项22项;出版了特色教材《园林景观设计基础》;师生在国内外各种专业设计竞赛中获各级奖励40余项。

本系积极服务社会,5名教师为衡阳市城乡规划局、园林局项目评审专家,近年来主持完成各类规划设计项目50余项。

 

风景园林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扎实的风景园林学科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胜任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岗位,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城市景观、城乡园林绿地、风景区、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生态修复、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也能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知识

1)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较好的植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哲学、社会学、美学和艺术、文学、环境行为与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知识

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风景园林表现技法。

熟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园林生态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风景园林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了解风景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

了解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现场调查,基础资料收集,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和综合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空间思维和组织能力,能够提出针对不同环境类型的规划设计方案;能运用专业知识指导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决策。

3)表达知识的能力:掌握图面、文字及口头表达技能,具备实体模型制作、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沟通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热爱自然,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文化素质:具备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较好的艺术素养,熟悉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规划设计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具备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三、主干学科

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四、核心知识领域与专业核心课程

核心知识领域:1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知识,包括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等构成风景园林知识领域的主干;2)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包括古今中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知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论平台;3风景园林技术,包括风景园林资源、园林植物、园林结构、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支撑;4建筑与城乡规划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旅游规划、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构成风景园林专业的拓展知识。
    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道路广场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园林植物学、园林生态学、中外园林史、植物造景、景观雕塑、风景园林表现技法。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风景写生、专业考察、风景园林专题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测量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学制与学位

学  制:4

学分要求:学业学分 172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

授予学位:学学士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求,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接受城乡规划的原理、程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处理城乡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产的复杂关系的基本能力,并具有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知识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逻辑学、辩证法、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环境保护、应用数学等本专业相关的必备知识。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城乡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城市发展与规划历史、城市更新与保护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城乡建设空间形态、美学、设计技法等的一般知识;掌握城乡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熟悉城乡规划设计与表达方法;掌握相关调查研究与综合表达方法与技能;熟悉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法规、技术标准等;掌握城乡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城乡市政工程设施系统规划基本知识与技能。

2.能力要求

1)前瞻预测能力:具有对城乡发展历史规律的洞察能力,具备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能力,以支撑开展城乡未来健康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2)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将城乡各系统综合理解为一个整体,同时了解在此整体中各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够打破地域、阶层和文化的制约,形成区域整体的发展愿景。

3)专业分析能力:掌握城乡发展现状剖析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应用预测方法对规划对象的未来需求和影响进行分析推演,发现问题和特征,并提出规划建议。

4)公正处理能力:能够在分析备选方案时考虑到不同群体所受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并寻求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

5)共识建构能力:能够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解决城乡社会矛盾,实现和谐发展。

6)协同创新能力:通过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宽视野,解决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难题与挑战。

3.素质要求

1)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2)正确的价值观

3)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4)良好的专业素养、人文修养和身心素质

5)具备国际视野、现代意识

6)健康人际交往意识

三、主干学科

   城乡规划学

   四、核心知识领域与专业核心课程

1.核心知识领域

城市与区域发展、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空间规划、城乡专项规划、城乡规划实施

 2.专业核心课程

 城乡规划原理、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城乡社会综合调查、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1.实践教学环节

1)认识调研:住区认识调查、社会调查、城乡认识调查、结合规划设计课程的调研。

2)规划设计:城乡详细规划设计实践、城乡总体规划实践、毕业设计。

3)规划管理:在城乡规划管理等相关部门完成。

2.专业实验:人居环境模型制作、规划设计成果数字化实验 

六、学制与学位

    制:5

学业学分:学业学分218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